省廳地勘處:
按照省廳《轉發關于做好2020年國際減災日有關工作的通知》(皖自然資勘函〔2020〕50號)文件要求,結合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,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報告如下:
一、工作開展情況
今年汛期,我市發生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雨量,引起多次山洪暴發,也引發多起突發地質災害災險情,我市緊扣“提升基層應急能力,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”主題,通過廣泛宣傳,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能力,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防災減災的濃厚氛圍。
一是積極推進地質災害災后重建工作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,以及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、市政府決策部署,有針對性地開展地質災害搬遷避讓、工程治理以及排危除險等各類工程,有效防范化解地質災害重大風險。其中擬實施搬遷避讓69戶,工程治理8處,排危除險60處。
二是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。今年主汛期,我局派出5路分別由局黨組成員帶隊的督導組,在專業技術支撐單位人員配合下,分赴各縣區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督導檢查,及時發現問題、立刻督促整改。同時,與各縣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簽訂了2020年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目標責任書,嚴格落實了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責任,強化了目標管理,為我市自然資源系統提高安全意識、促進隱患排除、安全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三是組織開展系列宣教活動。結合我市實際,一是推動防災減災科普宣教進機關、進農村、進家庭、進公共場所,不斷擴大了宣傳覆蓋面;二是結合省廳召開的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精神,編制印發了地質災害防治和臨災避險宣傳單頁5000份;三是在人員密集區連續不間斷播放《地質災害科普宣傳片——防治篇》視頻,向社會公眾普及了地質災害知識和防范應對基本技能;四是組織相關縣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,幫助群眾了解避險知識、熟悉應急預案、避險撤離路線以及避險預警信號,提高了基層群眾自救互救和應急避險意識和能力,達到了預期目的,取得了圓滿成功。
四是扎實開展地質災害汛后核查。為落實地質災害防治“三查”制度,全面掌握我市地質災害隱患點變化情況,摸清全市地質災害隱患家底,我市于10月15日起,組織開展年度地質災害汛后核查工作。一是對原有地質災害隱患點信息核查,更新完善數據并錄入數據庫;二是對新增和核銷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實地調查,按規定程序進行認定和核銷;三是更新省、市、縣三級地質災害隱患點數據庫、地質災害分布圖及易發區圖,核查數據及時錄入地質災害信息管理系統,為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打好基礎。
五是著力構建地質災害網格化管理體系。召開了專題會議,部署全面構建地質災害防治網格化管理體系工作,明確指出以鄉鎮為網格單元劃定網格,建立鄉鎮、村、國土資源所、專業技術人員“四位一體”的網格化管理模式,實施分片包干、重心下沉的扁平化管理,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。為全方位提升網格員業務素質,各縣區采用“學習+培訓”的模式,有效提升網格員隊伍的業務素質。
二、下一步工作打算
一是積極籌措資金,加大宣傳培訓力度,適時增加培訓人數,提高人員受訓面;二是通過宣傳教育,提高參訓人員防災知識的共享度;三是通過培訓,提高業務素質能力,為有效防災、避災打好基礎;四是加大巡查、排查力度,提前消除地災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